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(节气歌)

来源:互联网    时间:2023-06-11 06:21:57
导读

1、《节气歌》是: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,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、每月两节不变更,最多相差一两天,上半年来六、廿一,下半年是八、廿三。

3、“二十四节气”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,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,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,通过观察天体运行,认知一岁(年)中时令、气候、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。

4、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、物候、时候,这“三候”的不同变化。

5、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。

6、二十四节气均匀分布在一年四季之中,每个季节刚好有六个节气。

7、春季六节气1.立春:每年的2月4日或5日,谓春季开始之节气。

8、立春,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,开始进入风和日暖、万物生长的春季。

9、2.雨水: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,此时冬去春来,气温开始回升,空气湿度不断增大,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。

10、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、雨量渐增,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。

11、3.惊蛰:每年的3月5日或6日,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。

12、惊蛰前后乍寒乍暖,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。

13、在二十四节气之中,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,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。

14、时至惊蛰,阳气上升、气温回暖、春雷乍动、雨水增多,万物生机盎然。

15、4.春分: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,阳光直照赤道,昼夜几乎等长。

16、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。

17、5.清明:每年4月4日或5日,这一时节,生气旺盛、阴气衰退,万物“吐故纳新”,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。

18、6.谷雨: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,雨水增多,利于谷类生长。

19、夏季六节气7.立夏:每年的5月5日或6日,万物生长,欣欣向荣。

20、8.小满: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,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,雨水开始增多,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。

21、小满和雨水、谷雨、小雪、大雪等一样,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。

22、小满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气候特征:“小满小满,江河渐满”。

23、另有解释是指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,只是小满,还未完全饱满。

24、9.芒种:每年的6月5日或6日,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。

25、芒种,“芒”指一些有芒的作物,如稻、黍、稷等;“种”,一为种子的“种”,一为播种的“种”。

26、芒种的含义是:“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,过此即失效”。

27、10.夏至: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,日光直射北回归线,出现“日北至,日长至,日影短至”,故曰“夏至”。

28、11.小暑:每年的7月7日或8日,入暑,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。

29、12.大暑: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,正值中伏前后。

30、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,但也有反常年份,“大暑不热”,雨水偏多。

31、秋季六节气13.立秋:每年的8月7日或8日,进入秋季,意味着降雨、风暴、湿度等,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,趋于下降或减少;在自然界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。

32、14.处暑: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,处暑,即为“出暑”,是炎热离开的意思。

33、处暑的到来,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,暑气渐渐消退。

34、15.白露:每年的9月7日或8日,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,各地气温下降很快,天气凉爽。

35、古人以四时配五行,秋属金,金色白,故以白形容秋露。

36、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,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。

37、16.秋分: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,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,形成昼夜等长。

38、17.寒露: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。

39、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,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。

40、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,寒露节气后,昼渐短,夜渐长,日照减少,热气慢慢退去,寒气渐生,昼夜的温差较大,晨晚略感丝丝寒意。

41、18.霜降: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,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。

42、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、中午则比较热,昼夜温差大,秋燥明显。

43、霜降节气后,深秋景象明显,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。

44、冬季六节气19.立冬: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,冬季开始。

45、立冬意味着风雨、干湿、光照、气温等,处于转折点上,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。

46、“秋收冬藏”,万物在冬季闭藏,冬季是享受丰收、休养生息的季节。

47、20.小雪: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,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。

48、进入该节气,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,气温下降。

49、21.大雪: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。

50、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,北半球昼短夜长。

51、大雪和小雪、雨水、谷雨、小满等节气一样,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。

52、节气大雪的到来,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,降水量渐渐增多。

53、大雪节气最常见的就是降温、下雨或下雪。

54、22.冬至: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,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,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、日短至、日影长至,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。

55、时至冬至,民间便开始“数九”计算寒天了,民谚云:“夏至三庚入伏,冬至逢壬数九。

56、23.小寒:每年的1月5日或6日,此时气候开始寒冷。

57、24.大寒: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,数九严寒,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课堂点睛八年级上册物理答案_环球讯息
<< 上一篇
最后一页
下一篇 >>

X 关闭

  • 太阳能

Copyright ©  2015-2022 现在新能源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5   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